献血

很多有过献血经历的人都有这种疑问:

为何献血时,采血护士总是建议捐献400毫升血液呢?


在中国,无偿献血可以选择的献血量有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三种选择。看起来只有献血量的区别,不少人认为一次捐献太多的血液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那么,献血量多少到底有何区别呢?为何工作人员通常建议健康的、指标适宜的献血者捐献400毫升血液呢?

1

从献血者角度来看,一次献血400毫升无损健康


 根据人体的血液分布及容量,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总血容量的10%,献血后能很快恢复,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不会产生影响;而且,研究表明一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器官内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同时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再生,有利于新陈代谢。其实,一次献血200毫升和400毫升并无区别,对献血者来说所要承受的只是多一点勇气和自信。


2

 用血者角度来看,输用400毫升血液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


目前,输血尚具有一定的风险。在输血量不变的情况下,血液来自多个人要比来自一个人更危险,多人份的输血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由于血液也是一种异体组织,一个人如果输入他人的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应,如HLA同种免疫引起的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浆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等等。通常失血病人临床用血一次多在400毫升以上,如果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输入的血液来源数减半,致敏源减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输血传染病的风险也会减少一半,较大限度地确保了输血安全。


3

一次献血400毫升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制备、储存和使用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临床上一些患者需要的并不是全血,只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所以,除了鼓励献血者进行成分献血以外,血液中心也会将献血者捐献的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根据缺啥补啥的输血要求输到需要的患者身上。

一次献血400毫升,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制备,各种血液有效成分含量高,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也让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交叉配血等治疗费用减少不少。


当然啦,护士姐姐只是建议,您还要根据个人情况自愿选择,献血无需害怕,只需小小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