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道精神

奉献博爱力量

     2024年,邹平市红十字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博爱邹平”建设,以“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大能力大幅提升,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为主要目标,积极作为、勇创一流,切实做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01

深入开展“夯基立柱工程”

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1

     按照“全面部署,典型培养,抓点带面,快速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体制机制建设、组织队伍建设、阵地平台建设、活动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建设“五位一体”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重点推进学校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联合市教体局开展红十字基层组织进校园活动,在全市所有学校建立红十字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红十字基层组织968个,会员24000余人。

02

大力实施“三救提质增效工程”

助力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培育壮大红十字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建立健全专业高效、运转协调的红十字应急救援机制,积极参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高红十字应急救援品牌吸引力和号召力。二是提升应急救护普及率。依托“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服务平台”,开展应急救护员取证培训186期,8210人取得救护员资格证书;推出“小红讲急救”红十字应急救护“三微课堂”服务品牌,开展“小红讲急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316场,培训受众11.5万人次,并在全省应急救护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吸纳179名医护人员加入应急救护讲师团,定期召开研讨会,提升业务水平;举办首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教学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邹平市应急救护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不断加强阵地建设,依托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全省第一个企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启动“一企一支急救队”活动,在鲁中职业学院建成滨州市首个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新建3个滨州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鹤伴山景区建成邹平市首个景区红十字应急救护站;承办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世界急救日”现场会;全市首批公益AED投放,分别安装在政务大楼、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体育场等,实现我市公共场所AED配备“零”突破。三是大力实施人道救助工程。积极协调“慈心一日捐”资金20万元,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搭建人道救助平台。

03

扎实开展“生命接力工程”

弘扬传播人间大爱

      一是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结合“5.8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徐运明、杜新涛两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获“滨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荣誉称号;在三星集团、邹平市人民法院分别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集中采集活动,截止目前已经采集入库血样2800余人,实现捐献11人。二是做好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邀请滨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滨州市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全国“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庄艳作报告,激励全市红十字系统用情用心开展三献工作,持续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宣传推广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志愿登记3000余人。2月10日,我市第7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实现捐献。三是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20次,参与志愿者300余人次。

DONG

ZHI

04

有序推进“星火成炬工程”

汇聚社会人道资源

      一是精心组织人道服务项目。召开全市红十字系统“5•8人道公益日”募捐动员暨培训工作会,明确众筹目标,加强宣传动员,积极组建队伍。众筹活动共组建队伍28支,动员2000余人次参加活动,募集资金27.5万元。二是统筹用好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红十字应急救护、应急救援、医学捐献三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人数达300人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博爱送温暖”、“小红讲急救”、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参与志愿者1600余人次积极参与我市体育赛事应急保障。今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先后参与“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半程马拉松赛、邹平市中小学体育联赛、邹平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十二届机关健身运动会、2024年滨州市青少年游泳比赛、邹平市中小学体育联赛羽毛球比赛等。100余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参与,救治伤员35人,为5000余名参赛者提供医疗救护服务,为我市体育活动保驾护航。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救护站、博爱家园、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阵地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红十字文化传播窗口。利用“5·8”红十字博爱周、世界献血日等特定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红十字宣传活动20场。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提高宣传效果。加强与报纸、电视台、邹平融媒等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截至目前,共编发新闻稿件100余条,《社区》、《中国红十字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刊登报道20余次。

回首2024,是乘风破浪、笃行不怠;

展望2025,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

继续扬帆起航,砺行致远,澎湃向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