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芸女士是邹平市魏桥镇崖镇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2019年5月,她通过儿子李秀坤主动向邹平市红十字会提出申请,自愿在病逝后捐献眼角膜,并在《山东省遗体(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2020年8月19日下午4时20分,许卫芸的生命停止了。当晚遵照许卫芸生前的意愿,在她家人见证下,山东省红十字会组织医学专家帮她实现了捐献眼角膜的愿望。不久之后,许卫芸的眼角膜将会植入其他患者眼中,让他们重新拥有光明。

许卫芸丈夫2012年因病去世,留下年仅9岁的儿子李秀坤和她相依为命。在丈夫病逝之前,许卫芸身体患有严重类风湿病,平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丈夫去世后病情恶化,不长时间就完全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从此每天喂药喂饭这些繁杂琐事,还是家庭农活料理大事都落在的年幼的儿子李秀坤头上。躺在病床上的许卫芸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

许卫芸女士的命运很不幸,但她同时又是非常幸运。面对许卫芸一家的现状,村党支部号召村里群众轮流给母子俩送饭,承担许卫芸家里的农活。许卫芸丈夫去世当年,魏桥镇民政所给这个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邹平红十字甘霖志愿服务队得知这个家庭不幸的消息后,团队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帮扶接力赛。志愿者们对许卫芸一家的帮扶非常用心,他们每次前往都不仅带上柴米油盐、蔬菜水果,还帮助母子俩打扫卫生、做些家务。冬天,志愿者们看到幼小的李秀坤洗衣时小手冻裂,就买了洗衣机送去。为了能够让李秀坤学习进步,志愿者们不仅为他购买成套的课外书籍,还会定期辅导他学习。换季时节,志愿者们早早为他买好衣服,新的学期开始,为他配好新的眼镜。每年的大年三十上午和她们一起做菜、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每逢暑假,团队志愿者们带着李秀坤一起到青岛看大海、爬崂山,用心弥补李秀坤那份过早缺失的家庭温暖。

邹平市红十字甘霖志愿团队给予许卫芸长达6年的帮扶,和她一起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帮助她把儿子抚养成人。面对这一切,许卫芸内心非常感动,从邹平市红十字会对她的家庭帮扶的第一天起,她渐渐知道了“人道、博爱、奉献”;知道红十字就是代表着爱;知道了人去世后通过捐献人体器官,生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留在人间,爱的力量会继续在人间传递。许卫芸能够在生前勇敢地做出捐献眼角膜这一决定,通过捐献自己眼角膜的方式,希望自己去世后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关心、关爱儿子,这不仅是出于伟大母爱,更是对政府、社会救助的感恩和回报。这是一次普通的眼角膜捐献,却是一次非常不普通的大爱传递。

    许卫芸女士去世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她和儿子。滨州市、邹平市、魏桥镇三级政府对李秀坤进行了慰问并发放了慰问金。许卫芸去世后没几天,李秀坤被滨州市救助站安排去了鲁北技师学院汽修专业学习。滨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田洪健在慰问李秀坤时,当即决定滨州市红十字会和他结对帮扶,帮助他完成学业,鼓励他一定要战胜困难,坚强生活;邹平市副市长韩颖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他,承诺有困难邹平红十字会一定帮助解决;魏桥镇党委书记孙健也叮嘱李秀坤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对他在以后人生的成长道路上要加强引导,积极做好关注。邹平红十字甘霖志愿服务队也将继续将这份对他和他母亲帮扶的大爱传递下去。十七岁的李秀坤现在是一名孤儿,但是他并不孤单,因为政府没有丢弃他;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继续关心他。

    相信许卫芸在天堂之中,肯定会通过她留给这个世界的那份充满着深深爱意的眼角膜看到这份爱的传递。